《 走出哀伤 》

 《 走出哀伤 》 / 文:温仪彬博士




一对年轻夫妇在大儿子三岁的时候欢喜快乐地享受二女儿的诞生,蛮以为可以有一男一女就满足了,没想到女儿在七个多月的时候就不治去世了。从女儿出生的期间,他们就知道不能抱太大的希望,虽然艰辛,还是没有放弃,但是到头来他们也只有接受这个事实。这个事实让他们不敢再生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们没办法挪去要多一个孩子的意念,就鼓起勇气怀第三胎,整个怀孕过程都是战战兢兢的,没有安心的日子,因为宝宝同样有复杂的情况出现,结果婴儿早产,放在保温箱两三天后就去世了。这对年轻的夫妇完全崩溃了,但是看起来这次的恢复时间比起第一次要来得短。比起第一个孩子去世时所经过的起起伏伏,这一次他们很快就回到细胞小组,却很少谈失去孩子的事情。一切看起来还算正常,但是一年之后,这对夫妇就决定离开小组,甚至也不参加教会了。小组的弟兄姐妹想继续关心他们,却无从着手,因为他们完全封闭自己。

我们在关心这对夫妇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当危机发生时,这对夫妇彼此之间没有分享心中的伤痛。他们为了不想让对方伤心,就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埋下去,甚至到了关系变得冷漠地步。在平常的日子,他们的关系看起来还很正常,但是一到孩子去世的纪念周期,他们的情绪就会有很大的起伏,好像一个计时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他们的这个现象,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在失去孩子的期间,他们没有真正的去面对心的哀伤,因为找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他们能够帮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伤口盖起来,不要再胡思乱想。

正如大卫.席蒙得David Seamands,《伤愈》的作者如此描述现代人 :“我看见一群人,他们对神的能力丧失信心,因而软弱,无法自拔。他们为私人问题而无助的祷告似乎没有蒙垂听。试遍了所有基督教的教导,也毫无结果。像是在播放着以往失败的那张失声老唱片,唱针总是在重复的几种情绪里卡住。尽管他们在表面上照样祷告,奉献,宣告,却愈来愈深陷在幻灭和失望之中。我看见另外一群人则趋于伪装。这些人压抑他们内在的感受,拒绝承认事态严重,因为‘基督徒’不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但不面对问题,反而用圣经的话语,神学的字眼和不实在的成见来粉饰自己。这些不被承认的问题潜伏着,以后再现时,会导致各种反常的疾病和极不愉快的婚姻,甚至使他们的孩子受到感情上的伤害。

大卫很详细的描述许多人对于潜在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所带来的伤痛或压力时,人们通常的两种极端反应是渗透在自哀自怜当中,或带上一副假面具,努力的不要去面对或感受心中的伤痛。





请问你有没有一些未处理的伤痛呢?看看周遭的亲友,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在我们的周遭有不少人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头有一些难言之隐的伤痛,他们常常带着这些的伤痛来进行日常生活的作息,甚至是服事上帝。心里头希望通过这些服事可以挪去伤痛。却没意识到自己服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内心深处的伤痛。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恐怕我们的服事将是被这些伤痛所牵扯,而不是为了回应神的爱。
有一位姐妹选择到危险度极高的地方作宣教的工作。许多人很佩服她的勇气,认为她是一位很有信心又全然奉献生命的好榜样。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位姐妹和相爱多年的男朋友分手了,以致她伤心欲绝。因此并非因为她的舍己精神,或因着认识神的爱而推动她作极度危险的宣教工作,乃是心里头那挥之不去的伤痛让她对死没有恐惧。

在这里无意要提倡我们必须100%没有问题才可以服事神,或过正常的生活。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全没有问题或伤痛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正视生命中的软弱和伤痛,容许上帝帮助我们在软弱和伤痛当中站立起来,那么我们的服事将是更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果效。因此我们要学习正视我们里头的哀伤。

为什么需要正视我们的哀伤呢?当失去亲人或被人伤害的时候,我们的正常反应通常是很伤心的。如果要从这些伤痛的经验中痊愈,我们必须亲自走过这些哀伤。只有当我们拥抱及正视这些伤痛时,才能真正的从这些哀伤中康复过来。

当别人帮我们按摩的时候,如果我们绷紧神经,就会痛得不得了,但是如果学习放松,就可以享受整个按摩的过程,虽然会有一点痛,但是过后就很舒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面对伤痛的时候,愿意放松,学习自然地接纳内里忧伤的情绪,就好像我们拥抱愉快的情绪那样,就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正视心里头的哀伤。

NORMAN WRIGHT,一位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说:“哀哭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你作适当的改变,以至于你可以很健康地来面对生命当中的伤痛。”换句话说,在面对伤痛时,给自己时间去整理,及哀哭是一个自然及必须的过程。

走出哀伤的管道:


1. 找适合的人分享(有些人情愿写日记)
把伤痛说出来可以给当事人一个机会去看清所发生的事情,并把心里的情绪(焦虑、罪恶感或怒气)发泄出来。这个过程常常会伴随着眼泪,眼泪能舒缓当事人的情绪,并且使忧伤的心灵得到医治。在这个过程中,要给自己自由的空间,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达情绪,想要骂人的话、自杀的念头、心里的无助等等,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当然,若有伤人或伤害自己的行为,就要寻求帮助。)
当我们愿意透过言语或文字把头脑里面乱七八糟的念头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够帮助自己整理出一个头绪,不必让这些念头在脑海里重复的盘旋,成为梦魇。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事人可能来不及反应,过后就常常会出现不必要的焦虑和罪恶感,因此,把事情摊开来讲,就可以帮助当事人减轻心中的无力感和挫折感。他们会发现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并不一定会让自己更多的压力,反而能舒缓在思想、认知、行为及身体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

2. 做一些自己想完成的事
记得当我第二个孩子流产时,我花了好长的一段时间哀哭。那一段时间我一直问上帝,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读圣经,祷告,看书,可是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一个姐妹约我见面时告诉我,她也同样经历流产之痛,虽然她没有答案,但是这个痛苦的经历让她可以明白,并了解经历同样伤痛的人。她也建议我,如果我还放不开,可以做一些自己认为对宝宝有意义的事。於是我回到家之后,就把宝宝装在瓶子里零碎的遗体埋葬在院子里,并祈求上帝接他回去。那天,经过好几个月的哀痛之后,我第一次学习把宝宝流产事件放开。当天我们有细胞小组的聚会,我发现那一天晚上是我流产的几个月以来,第一次那么尽情的赞美。

3. 寻找意义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常常想要知道原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苦难的发生是无迹可寻的,人们也往往找不到答案。因此与其找答案,不如学习找出这个事件给我个人带来什么意义。正如以上的例子,我的朋友学习从自己流产的经历当中,体验经过同样苦难的人,我自己也经历了相同的经验。我遇到一位从台湾来的妈妈,虽然住在马来西亚十多年,但是仍然没有什么朋友。当她流产的时候,我可以体会到她内心的无助,於是我主动关心她,为她祷告,也煮一些补品给她进补,但她康复后,不但身体得休息,也得到心灵上的寄托,接受耶稣为她生命的主宰。

有一位父亲,孩子生来有地中海贫血症,当时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十多年来都没有答案,但是他们却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这位父亲,为了孩子的缘故,四处找解决的方法,也找人捐血。根据医生的诊断,这类的孩子都不会活超过十多岁。 但是这位父亲没有放弃,即使活不长久,也要在他活着的年日好好的照顾他。结果这个孩子不但活超过十岁,还很健康的活到二十多岁,并在各个学校,医院分享照顾这类孩子的方法,也提高公众人士对地中海贫血症的认识和预防。

你呢?你觉得当你在生命中经历最痛的时候,你可以做些什么?

------------------------------------------

[ 作者简介 ]
温仪彬博士与丈夫陈新源是马来西亚学园传道会同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