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管教

 享受管教

文/温仪彬博士


在与母亲交谈时,常听见母亲们对于管教孩子有不同的见解及难处:


“某某妈妈从不打孩子,当她把孩子交给我们照顾时,不容许我们打她的孩子;问题是她的孩子不但不听话,还打大人,而这位妈妈偶尔在忍无可忍之下也刮孩子一个耳光;真是自相矛盾!”“我的先生每次当我在管教孩子时,都会插手或把孩子拉走;有时当孩子在先生面前不听话时,他会警告孩子说:‘等下妈妈会来打你们哟,快安静下来’;在孩子面前,爸爸是好人,妈妈是坏人。所以当爸爸不在家时,孩子就得乖乖听妈妈的话。一旦爸爸在家,孩子就无法无天,因为知道有人在那儿为他撑腰。”


以上的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这些都是我们不想听的故事,也不想这些状况发生在我们的家中。然而这些状况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盛行在不同的家中。为什么呢?当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管教”会让孩子有样学样,所以他们不打孩子,免得孩子学习去打别人。同时,我也了解不愿管教孩子的父母持有不同的理论及说法。然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讨论及分析这些理论,乃是希望分享一些关于管教的正面意义及实行时应注意的事,让我们身为父母的可以互相切磋。


当我们提到管教时,有一些事我们需要了解: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管教的真正意义。

管教不是“打”;管教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觉得疼而已,也不是因为“怕”被“打”或“疼”而改变行为。管教不是让父母“出气”,发泄怒气;在忍无可忍时把孩子大打一顿。

管教的目的是希望(1)孩子学会“做人”,而不是“做事”(become a better person)。换句话说是希望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教孩子到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教孩子到一个地步,今天他不打人,不是因为他怕爸爸打,是因为他从心里知道打人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他要学习爱人,关心人的感受,进而培养出一种关心人,怜悯人的心肠及不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格。然而对于幼小的孩子,他可能没有办法完全了解或记得这些道理,所以,父母就需要用一些小小的记号来提醒,这些小小的记号如:轻轻大小手心,或拍小屁股;只要他的不良行为出现,他就知道会有一个小记号来提醒他,直到他完全记得为止。(当然这些小记号要视孩子的年龄及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而设立不同的作法。)所以管教不是非把孩子打得死去活来不可,乃是持续性,一致性的提醒及鼓励孩子,直到正面的品行出现为止。


(2)管教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谁是执权的人(authority),并学习顺服。这是孩子从小就顺服父母;然后在外顺服教师、上司、执政掌权的,甚至是顺服看不见的上帝。由此可见,顺服的功课是从家里开始。今天我们看见太多的年轻人目中无人、毫无廉耻、无法无天;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他们所领受的功课是“从小,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喜欢怎样就怎样,爸妈都听我的,都随我喜欢,所以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我们身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吗?难道我们喜欢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外闯祸,天天跟随着他的尾巴收拾残局吗?还是我们愿意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花一点心力去培养他们“顺服权柄”的这个品格呢?



(3)管教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孩子们培养“遵照指示”的能力。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年幼时不懂事,所以任他去!但事实上年幼的孩子(甚至6-12个月的孩子)都可以懂得简单的指示如“Yes”及“No”,我记得当我的大儿子8个月左右,哭着要奶咀时,我告诉他,“你不哭时,妈妈就给你。”,等他停止哭泣时,我就快快给他吸。从那时,他就知道他需要东西时,不需要用哭的,而是当他不哭时,他就可以得到,等到他会讲话时,就更好办;他不需要用哭的,只要说“这个”或“吸嘴 就轻易地得到他要的,不需要经过一番的哭闹或妈妈的责骂。


所以,身为父母要在孩子年幼时,按着他们的理解程度去引导孩子按着你给他的指示去做。而当孩子还不能理解指示后面的长远后果时,执行者就需要给他一个根据他的年龄层能够明白的短期、立刻刻意感受得到的后果。例如,我们不想孩子因为在路上乱跑而被车撞. 就应该给他一个简单的指示:如果你不牵着大人的手过马路,我就会打你的小手心。这是他可以明白、也可以立刻感受到的不听指示的后果。孩子因为怕被打小手心而在马路上遵守指示,这就预防了他因为无知或任意妄为而落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是身为父母可以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当中给孩子的一些界限和防范措施。 而不是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之后,才悔不当初。 这样的行为模式将帮助我们的孩子独自在外,也可以学习遵守老师或职务人员的指示;甚至是一些指示牌的指示。这样一来,让我们及孩子们知道,当过马路时,老师、警员或红绿灯指示“停”时,他不会视若无睹而付上生命的代价!





在施管教时,除了要明白及持守管教的目的,有些挑战是我们常面对的,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在施行管教时:

1.夫妻必须站在同一阵线

a.夫妻俩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从小被管教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夫妻俩人必须沟通,哪一些管教方式是不适合的;哪一些管教方式是夫妻俩人都同意的。如此才不会在管教的事上,因意见不和而引起争执。


b.在管教孩子时,夫妻俩人必须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标准是一样的,如此,孩子才不会从中操纵父母。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们是非常精于察言观色的。一旦他发现父母之间有不同的标准时,他就会往他要的对象去争取东西。所以,当母亲管教时,作父亲的千万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干预;同样的,当父亲管教时,作母亲的也不好干预。若真的有需要纠正的地方,在管教完之后,夫妻私下给执行的一方意见,然后执行者才去和孩子处理,(可能是向孩子道歉或进一步解释清楚)


2.确定你说到做到(Mean what you say)

有一次,我在公园看见一位4岁的孩子(playground)玩拉铁链爬墙的游戏(是小型的,适合他的年龄的模型);小孩说:“妈妈,我拉这个上去。”妈妈说:“不可以”,孩子开始爬,妈妈说“不可以”,孩子继续爬,妈妈再说“不可以”,孩子已经爬上去了。


我在一旁观察,我想:“为什么这个妈妈说不可以,而且连续说了三次,他自己没有行动,而孩子也没有反应呢?”或许这位妈妈看见这个模型不会太危险,所以没有去阻止他吧。


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太危险,就干脆说“可以”,免得你说“不可以”又自相矛盾。然而,当你说“不可以”时,就必须过去把孩子抱下来,并看着他的眼睛说“不可以”。否则这个孩子就养成一种习惯,把你说的话当“耳边风”,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你只是说说而已,他也知道你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所以,在施行管教时,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所给予的指示是有力的,而且是会真正实行的。当你对孩子说“坐下来”,就必须确定他“坐下来”;当你说“吃完饭才有冰淇淋”,则必须确定他吃完了饭才有冰淇淋。当他在公众场合撒赖时,你说“回家我会处理你”,则确定你回家要处理他。只有如此做,你的孩子才会把你的话当真!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这个观念,但却不是很多人在实行,原因是知易难行;如果父母要常常一致性的做到所说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也必须常自我约束,操练有规律及一致性的生活习惯。


以上所说,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一项不小的挑战,对吗?的确,在做父母的、施行管教的这些事上,世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得尽善尽美。我记得在一个家庭研习课程中,一位导师说“在家庭生活的事上,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100分,只要给自己打个80分就够了。”当时,我并不完全明白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完美”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在学习的路上,尽上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其余的就交给上帝,也给我们自己及孩子们一个空间,在错误中彼此学习及成长。


Comments